《佳人佳節》四月號:(農曆三月)修禊


   

  談起修禊,很多人可能覺得非常陌生,但在古代尤以唐前,卻是風行得很而且廣為人重視的節日。修禊,又稱“上巳”,就是三月上旬的巳日。

  

  據《韓詩外傳》,春秋時代的鄭國人每逢三月上巳,都在溱洧水邊去“祓禊”。祓禊,就是“修禊”,是祭祀的名稱,源於古時的“除惡之祭”。祓,是除掉的意思;禊,是清潔的意思,用水洗去污洉和晦就叫“修禊’。

  

  古人相信用水洗濯可以消除疾病災禍,即便是貴族的家都任命專門念咒潑水、替人除病消災的女巫。後來,修禊的起源地鄭國也漸漸忽視了水邊祓禊的習俗。其實,溱洧兩河畔是青年男女約會求愛的地方,所以祓禊實際上也是青年人尋歡作樂的機會。此後,修禊再不是為了除病消災,主要反是踏青游春;某些地方最多也不過保持了在水邊洗一洗的形式而已。

  

  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上巳春遊不單寫了千古名篇《蘭亭集序》,他跟文人的活動──“曲水流觴”也多為當世人所仿,但由此亦可見修禊在東晉已名存實亡。到了唐,修禊另一種習例‘踏青”亦為清明祭祖所取代。故宋明以後,這個節日就被慢慢忘卻,只有少數文人或會在詩文中寫到它。

  

  除了“祓禊”、“曲水流觴”、“踏青”等習例外,人們還會戴薺菜花應一應節。薺菜花,俗稱“野菜花”,據說三月三日戴之可以明目,所以又叫“眼亮花”。有人認為在三月三日那天置薺菜花於灶上,可以驅除蟲蟻,至今在江、浙一帶還有“三月三,薺菜花上灶山”、“三春戴薺花,桃李羞繁華”等之類的諺語,這大概就是修禊遺存下來的痕跡。

  

參考書目:
1﹒張君著:《神秘的節俗──傳統節日禮俗‧禁忌研究》(南寧:廣西人民出版社,1994年),頁
  111-137。
2﹒高占祥(編):《中國民族節日大全》(北京:知識出版社,1993年),頁33。
3﹒王世禎(編):《中國陰陽曆節令搜奇》(台北:武陵出版社,1886年),頁122-125。
4﹒韓盈、王土然:《中華文明寶庫節令風俗》(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8年),頁55-60。
5﹒楊琳(著):《中國傳統節日文化》(北京:宗教文化出版社,2000年),頁96-117。。